WWW,389124,COM
这家图书馆是上海首批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之一,从“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出发,在错层空间中合理配置读物,让知识的传递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书架上想看的书,我都够得着”,栾葭乐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每周末都会来此待上半天,有时还会和“志同道合”的读书“搭子”坐在一起,各自安静阅读、互不打扰,也是别有乐趣。
“未央学馆超出了家长们过去对阅读空间的理解,它的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感更强。”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胡英霞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们从国学书籍中了解历史,又在学馆的现实空间里感受到历史,更容易让他们产生亲近感。“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也可以从1米的高度看历史,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应是见之闻之、爱之慕之、修之习之、化之成之。”
眼下在上海,亲子家庭越来越重视阅读和多元素养的培养。《2023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读报告》显示,近年来上海少年儿童及其亲子家庭的阅读需求日益旺盛,全市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的借阅量逐年攀升;截至2023年底,全市少年儿童活跃读者超过28.4万人,5岁至11岁读者为主力军,0岁至2岁读者办卡办证人数急剧上升。
中新网上海5月12日电 (杨海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于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文化的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文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华文教育。其中,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中文国际传播、提升全球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日,2024年第二期“侨见·同圆共享中国梦”——上海侨界人士主题学习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来作了题为《拓展华文教育新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报告。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什么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陈昌来介绍,中文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的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华文教育主要是对指华裔子弟进行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冯翔是一位侨眷,十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都是城市管理。他认为,旅游也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第一扇窗口。“游客在一个景点往往只能逗留一两个小时,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国际游客立刻了解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生活故事,这对各个景区而言是一个大挑战。最重要的就是传播与沟通,需要我们努力地做‘接地气’的研究,从‘他者’视角出发,讲国际游客的语言,发国际游客喜爱的话题,在国际游客最常用的渠道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底,我收购了一家拥有66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广西老字号酒厂——德胜酒业。这是我复兴中国清酒梦想的起点,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让世界品味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侨眷、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统铮表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他拍摄了500条短视频。今年将目标直播100场,助力复兴中国清酒。
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奉贤分会副会长刘波曾留学菲律宾,一直从事科普工作。“科普与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体的。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核。在科普和思想引领的关系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他认为,在科普工作中,侨力量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侨力量需要整合和展示,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引领校园青少年学生激发科创积极性、生动性、兴趣性,为民众传播科学知识解惑释疑,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当日,还举办了“侨见·这里是上海”上海市侨界人士市情体验活动。活动安排了三条路线,侨界人士分别走进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言子书院、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等,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他们表示,要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以侨为“桥”向海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WWW,389124,COM,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贡献侨界的独特力量。
演练模拟了当日9时25分,在九站轮渡客运码头前沿附近水域,哈尔滨交通集团轮渡旅游有限公司的“001轮”下航时突发主机故障,导致停车,船舶失控。9时27分,“001轮”抛锚稳定后船艉处失火,出现浓烟。船上1名旅客慌乱中意外落水,江面也出现少许油污带。“001轮”船长立即报警,并指挥船员按照应变部署表启动了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