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4201144,COM
第一,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要依靠劳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唯物史观是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从劳动发展史的角度指明,全部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这个过程人们有直观的实在的证明。恩格斯考察了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功能并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了相当重要的程度WWW,24201144,COM,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在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也创造了人类社会。人们通过劳动不仅能够生产出生存资料,包括衣服、食品、住房等,而且可以生产出发展资料,例如艺术、科学、政治等,劳动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所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WWW,24201144,COM,劳动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社会属性内蕴于社会经济范畴之中WWW,24201144,COM,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要维护好劳动者权益,由劳动者享有其劳动成果。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4]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WWW,24201144,COM,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人类劳动这一历史原动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WWW,24201144,COM,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5]。鉴于此,遵循历史规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劳动,这是基本的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要坚持走劳动致富这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路。
第二,劳动是人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要激发人的精神力量WWW,24201144,COM,将情感和意志融入其中进行辛勤劳动WWW,24201144,COM,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劳动者的力量是两重的,既有生命体的自然物质力量,也有意识体的独特精神力量,劳动者的劳动是劳动者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对劳动对象能动地施加物质和精神力量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痴想天降馅饼,而是要通过人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6]实现14亿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7]。劳动者的情感和意志对劳动者的劳动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其中积极的精神因素能够推动劳动者克服诸多困难持续专注辛勤劳动,进而获得回报。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辛勤劳动,努力营造辛勤劳动为荣的社会风气,让劳动致富成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的普遍共识,同时也要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合法权益WWW,24201144,COM,使劳动和富裕的正相关关系更加牢固和凸显,让老百姓实打实地感受到劳动正义,实现好劳有所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关部门要用心在群众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中发现劳动英雄,采撷劳动故事和致富经验,着力树立辛勤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并大力给予精神激励和社会宣传,用榜样人物引领、感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努力进行辛勤劳动。
第三,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要提升人力资本,增强群众致富本领,让人们在劳动创造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把劳动者的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他认为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同一劳动时间的复杂劳动要比简单劳动创造出多倍的价值量,因为“比社会的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8]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的分工变革,复杂劳动将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劳动类型,劳动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更多通过复杂劳动致富。政府部门要加大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人力资本投入,优化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切实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为提高社会整体劳动者劳动生产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将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提升劳动者劳动创造能力。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联合相关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依托数字平台推出一系列劳动技术培训和创新创业讲座课程,让劳动者可以便捷享受优质实用的学习信息,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劳动创新和创业本领。从劳动者主体角度来看,劳动者要主动变革劳动观念,聚焦市场需求并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利用各类资源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钻研精神,努力将自身塑造成为适应发展需要的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依靠本领致富。
第四,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思想层面澄清认识误区,同时也要在社会层面创设有效的劳动致富渠道,创造更多的劳动致富机会,为人民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出更加公平普惠和谐的劳动致富环境。其一,要深刻认识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要持续依靠勤劳创新致富;要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而是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也不是各地区各人群同等富裕,而是会有时间、空间、程度上相对自然差异的富裕,要不断推进共同富裕,逐步缩小差距;要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需要每个劳动者把致富途径放在自己劳动力量的基点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力素质,不能靠等、靠给、靠拿,不能空想美好生活不劳而获,而是要靠劳动致富。其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有利的社会条件,要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个人致富路径和环境,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形成科学开放的社会阶层动态流通格局;要大力发展和壮大数字经济,让万物互联互通、数字化,不断盘活沉睡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共享发展信息,提升人民群众劳动收入;要真诚大方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系列有关贷款、租赁、税收、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用心为他们释惑、解忧、纾困,帮助他们创业立业、以先富带后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9]“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10]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如此。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劳动传统,坚定历史自信和劳动自信,着力与时俱进聚焦劳动技能、劳动公平、劳动效率、劳动质量、劳动保障等关键板块进行科学谋划、精准发力;要大力传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努力在勤劳创新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艺术与科学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上相遇。”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主办的“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教授,“科学元典丛书”主编任定成教授,与音乐美学家周海宏教授展开对谈,再次印证了福楼拜“科学与艺术最后在山顶相遇”的神奇预言。
舒德干院士是《物种起源》中文版的译者WWW,24201144,COM,他沿着达尔文的道路继续探索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公认的成果。活动中,舒德干院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从达尔文其人讲起,结合自己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重走达尔文之路、翻译《物种起源》等的切身体会,讲述了《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谜题,引领观众走进一场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神奇之旅。
达尔文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科学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任定成教授讲述了19世纪的伟大科学成就,除了达尔文提出科学的进化论,还有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学理论等,这些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新网上海5月12日电 (杨海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于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文化的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文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华文教育。其中,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中文国际传播、提升全球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日,2024年第二期“侨见·同圆共享中国梦”——上海侨界人士主题学习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来作了题为《拓展华文教育新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报告。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什么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陈昌来介绍,中文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的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华文教育主要是对指华裔子弟进行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冯翔是一位侨眷,十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都是城市管理。他认为,旅游也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第一扇窗口。“游客在一个景点往往只能逗留一两个小时,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国际游客立刻了解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生活故事,这对各个景区而言是一个大挑战。最重要的就是传播与沟通,需要我们努力地做‘接地气’的研究,从‘他者’视角出发,讲国际游客的语言,发国际游客喜爱的话题,在国际游客最常用的渠道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底,我收购了一家拥有66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广西老字号酒厂——德胜酒业。这是我复兴中国清酒梦想的起点,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让世界品味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侨眷、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统铮表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他拍摄了500条短视频。今年将目标直播100场,助力复兴中国清酒。
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奉贤分会副会长刘波曾留学菲律宾,一直从事科普工作。“科普与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体的。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核。在科普和思想引领的关系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他认为,在科普工作中,侨力量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侨力量需要整合和展示,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引领校园青少年学生激发科创积极性、生动性、兴趣性,为民众传播科学知识解惑释疑,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当日,还举办了“侨见·这里是上海”上海市侨界人士市情体验活动。活动安排了三条路线,侨界人士分别走进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言子书院、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等,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他们表示,要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以侨为“桥”向海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贡献侨界的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