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7TCQP,COM
根据新疆作家李娟散文作品改编的剧集《我的阿勒泰》5月10日迎来大结局。剧集收官第二天,艾克拜尔·米吉提在朋友圈转发了最后一集里的两幕场景:一幕是巴太的嫂子托肯告诉巴太,公公苏力坦已答应自己改嫁,她将带着两个孩子去城里生活;另一幕是苏力坦和小儿子巴太和解,让孩子们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两段表演中,演员都是用哈萨克语交流。“从语言学角度很精彩。”艾克拜尔·米吉提评论道。
作为一位资深的哈萨克族作家、翻译家,以及在社交平台“5G冲浪”并拥有20万“粉丝”的博主,艾克拜尔·米吉提没有错过《我的阿勒泰》这一波文化热点。他没有第一时间追剧,因为近期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刚刚过去的4月,他在北京过完70岁生日,第二天在某高校作了一场文学讲座,接着参加2024年全国电影工作会、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之后飞赴四川绵阳与90岁的王蒙相聚,分享在新疆的“文学岁月”……
1973年的春天,在新疆伊犁伊宁县插队的艾克拜尔·米吉提接待前来采风的王蒙等人。见到这位大作家WWW,7TCQP,COM,19岁的艾克拜尔萌生了当作家的梦想。1978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这篇处女作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一届评委包括茅盾、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评论家。1980年3月,艾克拜尔去北京领奖,这个26岁的文坛新人,与茹志鹃、王蒙、刘心武、冯骥才等获奖者一道,迎来了文学的春天。
“我们当时的主要工作,是为民族文学的发展做铺垫。”他说,“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同民族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民族只有口头文学,没有书面文学。而书面文学的发展和教育程度有关。1950年代,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到1980年代,普及教育的成效开始在民族文学领域显现。”
艾克拜尔·米吉提记得WWW,7TCQP,COM,1982年,编辑部到云南昆明办笔会,三四十名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作家。其中有一名佤族女青年,叫董秀英,她当时是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拉祜语播音员,此前没写过小说。笔会要求每位成员交一篇“作业”,但临近笔会结束,董秀英还未交出作品。艾克拜尔作为责任编辑,问她:“你的作品呢?”她哇的一声哭起来,说:“我写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写。”
但直到那次笔会结束,董秀英的文稿都没有改完。艾克拜尔回到北京后,根据对方讲过的细节进行润色。最后,这篇作品发表在《民族文学》上,成了佤族的第一篇小说,董秀英也成了佤族文学史上第一位书面文学作家。“后来她知道怎么捕捉生活、提炼细节了,越写越好,写出了很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等作品。”艾克拜尔说。
另一次是1983年在贵阳花溪举办的笔会,成员里有一位名叫石尚竹的水族女青年,她跟笔会里的其他成员说,自己可能待不到笔会结束,因为她丈夫不愿意她离家太久。果不其然,没过几天,石尚竹的丈夫发来电报称孩子病了,催她赶紧回家。“她离开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她哭得满脸泪水,走之前交给我一篇稿子,发在了《民族文学》上。”艾克拜尔说WWW,7TCQP,COM,“后来她的诗作《竹叶声声》获得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听说石尚竹老家的县委、县政府和县妇联为庆祝她载誉而归,在她家门口连放了三天鞭炮。”
今年3月28日,著名作家马识途去世。艾克拜尔·米吉提撰文回忆十年前《中国作家·影视》版参与将马识途作品改编为影视剧本的往事WWW,7TCQP,COM,当时他与编剧们赴四川成都登门拜访马老,“剧本呼之欲出”。无奈影视创作不似文学创作,一个人、一支笔便能完成。艾克拜尔叹道:“影视产品是工业化生产WWW,7TCQP,COM,一旦资金不到位,就什么都做不了。”
退休后,艾克拜尔·米吉提仍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团结的活动,同时,他也将重心转回了写作和翻译。不久前,他的新书《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生态文学作品集》正式出版,书中收录数十部小说、散文。从新书里短篇小说《巡山》的“老岩羊”,到最新小说《瀚海》中的“野骆驼”,这些故事远离都市生活,甚至有几分奇幻色彩,但艾克拜尔说,创作灵感其实都来自朋友讲述的真实故事。故事背后,是他对生命与自然的观察、记录和思考。(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突出一个“早”字,提早准备夏粮小麦机收。提前组织对接农机作业服务供需状况,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联合收割机运输服务保障,确保农机跨区作业通行通畅。及时开展机具检修维护,加强农机手培训,持续抓好机收减损。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协作WWW,7TCQP,COM,提供精准气象预警预报服务,继续组织开展“送油下乡”“送油到田”活动。组织排查整治农机安全风险隐患,针对作业现场安全推动开展多部门联合治理,把农机作业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据悉,为期三天的“第二届全科医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班”旨在为全科医生提供一系列定制化的临床技能提升课程,促进提高其专业能力。活动希望搭建中外全科医生交流的桥梁,通过深入对话和经验分享,共同探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据了解,本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参与授课的讲师为来自嘉会医疗等的海内外知名全科领域专家。近150名全科医生汇聚一堂,共同学习与交流。
据了解,通过“全科医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班”这一平台,全科医生将有机会拓宽其国际视野,了解全球医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前任主席李国栋表示:“我们致力推动家庭医学的研究和培训,以提高家庭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这些努力有助不断改善医疗实践,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了提高全科医师的国际能力,此次培训内容涵盖国际家庭医学的最新发展和趋势、跨文化沟通和医疗服务等。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姚丽霞对记者表示:“社区卫生中心的全科医生是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上海高度重视全科医生培训,每年招录的全科医生住院医师数量众多。”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周密表示:“上海正向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迈进WWW,7TCQP,COM,迫切需要卓越的医疗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分级诊疗体系作为该体系的核心,必须基于国际规则来构建,这就需要我们培育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科医生队伍。”
“在专科医院工作期间,我对全科医生的能力认识有限。然而,随着对全科医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我意识到全科医生在处理各种患者,尤其是儿科患者方面的能力远超出我的预期。”儿科专家滕国良就儿科谈及全科重要性时表示,“尽管儿科医生每年诊治众多患儿,但有不少患者需要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其他专科医生帮助。在上海,不少综合性医院并没有儿科。这些凸显全科医学培训的必要。本次培训能够增强医生的综合诊疗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