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0033377,COM
该中心科研人员向澳介绍说,其中,空间站舱内活动机器人可执行辅助拍摄、过程记录、舱内状态巡查、物资搬运与规整等任务,也能实现无人值守,能够有效保障人员安全、提高任务效益发展。智能自主在轨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可控超高压静电吸附在航天器表面,利用高性能视觉输入和智能自主导航,实现失重环境下在航天器表面的行走,承担辅助检测、在轨监视、在轨维修等空间在轨服务任务。目前,这些机器人还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未来有望在太空发挥作用。(记者 张斌 制作 费璠)
随着研究深入,对茶马古道的路线分布认识不断丰富、细致。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认为,西南各省区早期以产盐地为中心形成局域性的古道网络,因有些地方不产茶,茶叶需通过马帮从远方运来,从而将这些局域性古道网络串联起来。马帮需要绕开难以跨越的高山和江河,走向城镇、村落和集市进行贸易,使得很多路段的茶马古道总是蜿蜒曲折。在国内,滇藏道、川藏道、青藏道、滇川道、川黔道等主干道千里迢迢、历史久远,仍吸引沿线各地的社会和物产加入到贸易网络之中。因茶马古道短途贸易商品较多,马帮沿主干线的行程多为分段进行,除主干线外,各地马帮根据物资交换所需,又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如茶叶脉络般密布古道覆盖区域的各个角落,共同构成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杨海潮:关于这条川滇缅印古代通道的研究非常多,中外学者均有不少成果。《史记》记载,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见筇竹及蜀布,经询问后推测有商路从云南和四川通往身毒(印度)。向达的《蛮书校注》研究过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交通路线WWW,30033377,COM,李学勤在《商代通向东南亚的道路》指出商代就有从四川和云南通往东南亚的道路等。
19世纪末以来,欧美的探险家、传教士等也搜集并出版在中国及东南亚、南亚的见闻。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记录了马帮的部分行程路线;俄罗斯人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中,写下他跟随马帮到丽江的经历;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马帮旅行》中记录跟随马帮行走滇西、从云南进入缅甸的经历,他眼中的昆明“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WWW,30033377,COM,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从这些外国人的笔下,或多或少能窥见茶马古道如何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
在影视领域,《最后的马帮》《大马帮》等众多中文影视作品陆续面世。稍晚于国内,日韩联合摄制纪录片《茶马古道》、美国学者赛琳娜·艾哈默德和英国摄影家迈克·费里曼合作出版画册《茶马古道》等作品,进一步提高了“茶马古道”的国际知名度。海外民众也从中了解到中国西南地区古往今来的人文风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杨海潮WWW,30033377,COM,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基地副主任。长期从事西南民族语言和历史文化的田野调查,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民族史、茶马古道以及茶史和茶文化。代表论著有《音系复杂性:以白语的语素音节表为例》《普洱茶余》《茶马古道:地方性的民间视角》《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与空间之语言学考证》《茶的属性与中国文化(汉文化)的形象》《茶文化在唐代的传播:时间、空间、社会》等。
循着安丘天路地图继续向上,在石埠子段城顶山腰,公冶长书院内两株千年银杏直冲云霄,书院脚下,数百个樱桃大棚星云罗布。棚内,红彤彤的大樱桃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刚从书院下来,顺道采摘尝鲜。”李汝敏一家6口是来自省外的天路自驾游客,在他的后备箱里装满了樱桃、小米、草莓、牛肉等各色农特产品。
据了解,“十里飘香”百草园景区以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为核心,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名片。核心种植区培育了上百种中药材,兼具观赏与经济价值。旅游综合服务区和养生一条街的设立,不仅方便游客体验药膳、中医理疗,还能直接购买到地道的中药材和养生产品,真正实现了“休、养、游、餐、购、住、学”一体化。
Country Walk的火爆也带动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近年来,吕陵镇“四好农村路”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羊肠小道变成了平整开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打通了村镇之间的“大动脉”,铺就了乡村振兴快车道。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乡村有田野美景,更有人间烟火,城市里稀缺的乡土文化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体验,乡村有独特风情,更有诗和远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