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RC196,COM
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最大企图是遏制打压中国优势产业。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战略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域,美国试图打压中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事关绿色低碳转型和未来发展,必然成为美国对华竞争和遏制打压的重点。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畅销全球,凭借技术创新、生产效率和质量过硬形成了一定国际竞争优势。今年广交会期间,一些欧美进口采购商表示,全世界都对中国绿色技术感兴趣,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希望在这里采购更多新能源汽车产品。今年初WWW,CRC196,COM,记者兼作家亨利·桑德森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指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西方远落后于中国,如今中国不仅在生产和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是如此。彭博社4月2日报道援引多位专家的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之所以成功更主要是因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良好、国内产业链完整、要素成本较低等因素,从出口价格、产能利用率、库存量等方面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其中出口量最大的几家新能源车企产能利用率都在80%以上。美国政府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恶意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歪曲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企图联合盟友伙伴推动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脱钩断链,其背后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不公平的非市场手段,遏制打压中国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重要意图是扶持美国本土产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加快向成本更加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WWW,CRC196,COM,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70年的22.7%降至2022年的10.3%,制造业就业占总非农就业人数比重从24.5%降至8.4%。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出经济脱实向虚的危害,此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和本土产业发展。在新能源领域WWW,CRC196,COM,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政府由于执政理念差异,在维护传统能源利益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二者间左右摇摆、举棋不定WWW,CRC196,COM,政策“钟摆效应”阻滞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先是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此后又宣布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能源政策向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倾斜,近期美国气候能源政策再度作出重大调整,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设备等产业给予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如此反复折腾,令美国众多新能源企业无所适从,错失产业发展重要机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炮制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归根到底是要为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发展争取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
5月11日,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创新5”轮驶过重庆中心城区水域,直航至珞璜港。这开创了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从沿海直航重庆的先河,并开启舟山至重庆的江海直达新航线。此次航行中,“创新5”号载运5400吨大豆,自4月24日离开宁波舟山港后,直接驶向重庆万州新田港和珞璜港,省去了传统的长江中下游港口转运环节,可大幅缩短运输时间。
本次大会首次发布《关于朝阳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意见》,记者了解到,该意见以国家级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政策方针为指导,立足首都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围绕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引导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机构“出海”、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机构“引进来”等六个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二十条具体举措,为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在此基础上,大会重点发布了《北京市朝阳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海外发展实用指南(2024年版)》、朝阳区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特色金融产品、出口基地出口联盟自律公约、《朝阳区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2023年版)》、2023年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类分级等级评定结果、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园线上园区平台和产教联合体章程等7项产业发展创新成果。
此次大会举办了朝阳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顾问团受聘仪式,以及2023年度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领军人才颁奖仪式。据了解,顾问团聚集了人力资源头部机构负责人和劳动人事领域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专长优势,针对行业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战略顾问意见,为朝阳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把脉开方”。
据了解,2020年,朝阳区出台了全国首个地方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全力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经过2021-2023年连续三年的等级评定,截至2023年度,朝阳区A级机构共计13家、B级机构15家、C级机构276家,覆盖机构达800余家。按照《朝阳区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意见》,评为C级及以上的机构可以享受办公用房、创新研发、发展高端业务等政策补贴支持。
此外,朝阳区还将进一步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体空间,依托区内重点功能区、产业用地和商务楼宇等打造点状、带状、网状产业聚集空间,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加强线上园区的推广和应用,全力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产业园区生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商会、协会的交流合作,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活动,全力打造首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标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