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100,CC
中新网太原5月14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14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获悉,由太原市文物局、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雅典中国文化中心主办,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承办的中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与合作论坛暨“中国故事”讲座日前在希腊雅典举办,中希两国文物文博界专家学者等50余人出席。
徐永表示,“汉语桥”中文比赛举办20多年来,业已成为印尼乃至世界各国汉语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年度盛会和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通过学习汉语更加喜爱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更多了解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希望中印尼两国青年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共同为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携手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此次比赛分主题演讲、才艺展示和中文问答三个环节,来自东爪哇省六所高校的15名选手首先围绕“天下一家”主题展开角逐。最终,来自彼得拉基督教大学的余彩霞选手摘得桂冠WWW,2100,CC,智星大学的郑慧仁选手获得亚军,玛琅国立大学的唐雨欣选手获得季军。大赛还设有最具潜力奖、最佳台风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口才奖和最佳风采奖。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以“大思政课”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尤其是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善用历史文物讲活思政课道理,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充分发挥历史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离不开对文物的深入研究阐释。近年来,党和国家注重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做好考古成果和文物遗产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在此基础上,推动研究成果及时纳入中小学历史课本,纳入青少年通俗读物、辅导读本,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不断凝聚博物馆、展览馆与学校的研究和育人合力。2024年3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工作,遴选产生了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0个协同研究机构,致力推动革命文物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此外,近年来的馆校协同育人实践,还体现在学校师生从校园走向场馆,在博物馆、展览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体现在历史文物从场馆走进校园,让历史文物丰富校园文化,发挥育人作用。
与此同时,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历史文物的文化底蕴拥有了鲜活生动的当代表达形式,大大增强了育人化人效果。许多学校积极开展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让历史文物、历史情景、历史故事变得可感可触。不少博物馆依托区块链技术推出的数字文创,让科技感满满的文物走出博物馆、走进年轻人日常生活,强化了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新媒体、新技术、新形式的广泛运用,激活了古老文物的时代生命,激发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共鸣。
未来,还可以不断创新历史文物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保护和应用,将其低成本、高成效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WWW,2100,CC,按照“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WWW,2100,CC,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邀请历史文物研究者、博物馆讲解员等到思政课堂担任特聘教师,深化学生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了解,强化历史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搭建文物与文化遗产云展厅、文物文献资源数据库、数字化宣传平台等,推动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策划推出革命文物系列短视频,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在修复和保护文物与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讲活思政课道理、优化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