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2824,COM
随着研究深入,对茶马古道的路线分布认识不断丰富、细致。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认为,西南各省区早期以产盐地为中心形成局域性的古道网络,因有些地方不产茶,茶叶需通过马帮从远方运来,从而将这些局域性古道网络串联起来。马帮需要绕开难以跨越的高山和江河,走向城镇、村落和集市进行贸易,使得很多路段的茶马古道总是蜿蜒曲折。在国内,滇藏道、川藏道、青藏道、滇川道、川黔道等主干道千里迢迢、历史久远,仍吸引沿线各地的社会和物产加入到贸易网络之中。因茶马古道短途贸易商品较多,马帮沿主干线的行程多为分段进行,除主干线外,各地马帮根据物资交换所需,又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如茶叶脉络般密布古道覆盖区域的各个角落,共同构成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杨海潮:关于这条川滇缅印古代通道的研究非常多,中外学者均有不少成果。《史记》记载,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见筇竹及蜀布WWW,I2824,COM,经询问后推测有商路从云南和四川通往身毒(印度)。向达的《蛮书校注》研究过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交通路线,李学勤在《商代通向东南亚的道路》指出商代就有从四川和云南通往东南亚的道路等。
19世纪末以来,欧美的探险家、传教士等也搜集并出版在中国及东南亚、南亚的见闻。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记录了马帮的部分行程路线;俄罗斯人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中,写下他跟随马帮到丽江的经历;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马帮旅行》中记录跟随马帮行走滇西、从云南进入缅甸的经历,他眼中的昆明“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从这些外国人的笔下,或多或少能窥见茶马古道如何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
在影视领域,《最后的马帮》《大马帮》等众多中文影视作品陆续面世。稍晚于国内,日韩联合摄制纪录片《茶马古道》、美国学者赛琳娜·艾哈默德和英国摄影家迈克·费里曼合作出版画册《茶马古道》等作品,进一步提高了“茶马古道”的国际知名度。海外民众也从中了解到中国西南地区古往今来的人文风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杨海潮,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基地副主任。长期从事西南民族语言和历史文化的田野调查,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民族史、茶马古道以及茶史和茶文化。代表论著有《音系复杂性:以白语的语素音节表为例》《普洱茶余》《茶马古道:地方性的民间视角》《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与空间之语言学考证》《茶的属性与中国文化(汉文化)的形象》《茶文化在唐代的传播:时间、空间、社会》等。
中新网金华5月13日电 (钱晨菲 张丽红)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区域城市和城市群大气环境气候影响机制及适应对策”进展交流会在浙江金华武义召开。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参与。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主持,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作为特邀专家参会指导。项目骨干成员30余人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站长刘兰忠等参加会议。
交流会上,与会人员围绕“重点区域城市和城市群关键气候环境要素综合观测与实验室模拟”“气候变化对重点城市群大气环境的系统性影响”“重点城市和城市群未来大气环境预估及气候适应机制”“重点城市群空气质量改善精准方案与气候适应对策”等四个课题,分别从观测、机制、模拟和政策4个方面汇报各自的研究进展。与会专家对各个课题的进展以及课题与课题之间的衔接进行点评和指导。
当天,记者走进张园,“让爱绽放”的心型花艺造景浪漫呈现。作为“海上第一名园”,焕新后的张园让建筑与文化、音乐与生活,生命和自然紧密联动。以石库门建筑为基底,以春色为主视觉,以音乐为载体,以人的流动为演出内容,春天的张园仿佛一座穿越历史的户外“音乐宫殿”,在一场又一场的主题音乐会表演里,让美好体验“声”入人心。